close

之前聊完了為何要生小孩,時間走著走著,一個小生命就這樣入住了我的身體。

 

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就不在此贅述我的家庭狀況,但我相信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有一定的影響。

我不排斥有孩子,只是想讓自己有多點思考與選擇。

如果真的要迎接一個生命,我唯一不想的,就是複製母親的經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。

 

因此,在有孩子前,我讓自己做了點功課。

若無法了解自己的童年,與過去的自己和解,我很難安心成為一個母親。

 

當時我看的是「幸福童年的秘密」,作者是Alice Miller,她在兒童心理學的領域上是一位重要人物。

系列的書還有「身體不說謊:再揭幸福童年的祕密」、「夏娃的覺醒:擁抱童年,找回真實自我」。

 

其實Alice的書是有點...,不能算偏激,但看多了有時會覺得有些不平衡,似乎有點把責任都歸咎到父母身上。

但了解她的成長背景後,想想在三十年前可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多不容易,很挑戰當時的社會價值觀。

也稍稍可以理解為何要舉出這麼多事證,來讓大家知道:「孩子,這不是你的錯,你是值得被愛的。」

這段理解,療癒了當時的我。

 

而在整理心得要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,我也發現有更新的書值得推薦:「童年會傷人」。

因此我比較推薦大家看這本,把重點混和自己的心得整理如下:

 

1. 沒有人在完美的家庭下長大,我們或多或少都還帶著童年的傷,不一定要嚴重到家暴性侵才會影響到孩子,可能短短一句「為你好」的決定就足以讓人受傷。如果你也曾受困於要成為好孩子的枷鎖中,這本書必讀!

 

2. 家庭傷害不是從你開始,帶著這樣的痛,可能影響孩子,以及孩子的孩子。然而,父母也曾是孩子,他們可能也被他們的父母影響著。 很多給予孩子與自己的壓力,也只是不知道可以怎麼做而產生的應該,不是故意的。 但這一切循環都可以從「我們」開始改變!

 

3. 「覺察」是每個改變的第一步,「盡力」成為「有意識」的父母,就能帶來改變!

 

(本書還有提到孩子的教養可以怎麼做,就容我在後續的文章再來補充分享了。)

 

好好回顧自己的童年,了解到每個父母都曾是小孩,試著以不同角度去看父母的學習與努力。

再看看自己內心的那個孩子,疼惜她的辛苦與努力,好好擁抱她。

 

「孩子,是一份獨一無二的喜悅,不用成為父母的期待。」

「父母,有照顧孩子的責任,卻不需要把孩子的選擇視為自己的成敗。」

 

也因此我能以更柔軟的心態看待可能成為父母的我們。

以及準備成為母親的自己。

 

你有著怎樣的童年? 又希望你的孩子擁有怎樣的童年?

 

回顧你的家庭與家族的過往,可能有很美好的,讓人覺得感激的,

什麼是你想要留下並沿用在你自己及自己的家庭上的? (試著想出1-3件)

然而,可能也有些是讓你痛苦不想回顧的傷,什麼又是你想要丟掉的呢? (也盡量試著想出1-3件)

 

好好整理、正視自己的過往,好的部分我們珍惜感激;

想丟棄的讓我們告訴自己:STOP!!

我能努力不讓他再發生在我的家庭中。

 

延伸閱讀:

「童年會傷人」

博客來: 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57069

其他書評: http://okapi.books.com.tw/article/10292

(個人覺得這個書評有打到心,分享給大家)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hellypla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