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啊啊,樂樂看阿姨,喬喬不要玩,好,這邊這邊~~」
 
「來~要拍照囉!一、二、三,耶!」
 
「啊啊,妮妮不要哭~~~」
 
要一群小孩一起拍照真的是件超困難的事...
朋友的女兒妮妮是個超討厭拍照的孩子,大家一喊"YA"彷彿就是她的哭泣按鈕,屢試不爽!
十張大合照裡面有九張都在哭,一張是正準備要哭。
 
有時都在想,小孩到底在崩潰什麼,我們到底在瞎忙些什麼,如果此時有個空拍機,把眼下的大人小孩都拍起來,還真是個有趣的畫面。
 
前幾天是妮妮的生日,在朋友的臉書照片中,不意外地看見她在蛋糕前哭泣吶喊的小臉。
然而讓我意外的,是底下的註解:
 
「這就是妮妮啊」
 
這句話讓我有了不同的看見。
 
是啊!這就是孩子的樣子,拍照不一定要開心比YA,她有她的狀態她的情緒。
如果一心想著怎麼讓孩子就範,想著她為什麼不配合,心情肯定很焦慮,這也不難想像。
 
拍照,到底是為了記錄真實的狀態,還是一個完美的樣貌?
 
她不是個胡鬧的孩子,也有她開心的時刻,就只是不喜歡拍照。
如果再多了解一點,才兩歲的孩子,也曾經因為拍照有著不好的經驗。
曾經為了拍一張開心的全家福,配合著攝影團隊的時段,可能是在孩子想睡的時刻,或是其他精神情緒不佳的時刻,攝影師不斷地在眼前喊YA,不斷用各種玩具吸引她的注意力,對一個當時才一歲多的文靜孩子,這樣的外在刺激有點超過她的負荷了。
從那時開始,她就不喜歡拍照了。
好在,她有個很棒的媽媽,了解她的個性,接納她的狀態。
 
「這就是妮妮啊」簡單幾個字,也帶著我們接受了妮妮的真實狀態。
 
我們一樣拍照,因為想記錄大家相聚時刻,但也因為了解,盡量不去喊YA去勾起她不好的回憶。
(不過這才發現拍照喊YA居然已經是身體的習慣不自覺就會衝口而出,講到身體的習慣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。)
 
之後,每當兒子哭泣吶喊、倒地打滾....
 
我想到妮妮媽媽的話,心中跟著出現這幾個字「這就是嘻嘻啊」(嘻嘻是兒子的小名)
 
語言真的有種神奇的力量,當我心中出現這幾個字時,縱使我一樣心煩、一樣焦慮,但也多了份因接納而產生的安定。
好吧~ 這就是孩子,這就是我兒,他現在就是不爽。
然後我莫名地就把自己慢了下來,想著那些育兒書籍教導我的同理、情緒反映、溝通、轉移注意力....
接著彷彿就像施了魔法,讓這樣的崩潰時刻有了不同的轉換。
 
有時候,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,只是需要個轉換器的帶領。
而語言文字在這時刻是個很好的角色。
夫妻溝通、甚至是職場交戰,卡關時,不妨告訴自己:「這就是XXX啊」
XXX可以代換成隊友、上司、同事,甚至是自己。
接受了對方的樣子、現在的狀態、自己的情緒...
或許,神奇的魔法就會產生了!
 
不同的語言文字,帶我看到新的世界,也分享給你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ellypla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